抹茶,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一種文化元素,提到日本文化,總是可以很輕易的聯(lián)想到抹茶和茶道。但是關(guān)于抹茶的來歷,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不是特別的清楚。
那么今天,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抹茶的由來和發(fā)展。
最早,日本是沒有茶葉這種植物的,把茶葉帶到日本種植,還要追溯到唐朝時期,這個功勞,還要記到中國學習佛法的最澄、空海兩位日本僧人頭上。
不過當時喝的茶還不是抹茶,唐朝人喝茶,還是“團茶法”就是將采摘的茶葉蒸熟后搗碎,拍成餅狀,曬干后密封,飲用時扔進鍋中。
蒸茶,這就是“蒸汽殺青”隨著溫度的升高,茶葉中的酶被激活。
蒸的時候,順-3-已烯醇、順-3-己烯乙酸酯、芳樟醇等氧化物在茶葉中大量增加,產(chǎn)生大量氧化物A-紫羅酮,B-紫羅酮等紫羅酮類化合物,這是香氣的主要成分。
溫度上升到65℃,酶在高溫下被滅活,維生素和顏色不會被酶破壞,風味可以保存。
茶葉曬干后,茶葉的水分減少到5%~35%,幾乎沒有微生物能在這個水分范圍內(nèi)生長,所以茶葉不會腐爛,也不會發(fā)霉。
這種茶,嘗起來就是茶的原味,有點苦,還有些澀,當然有些香味和甜味。
公元十世紀,來到宋朝,中國出現(xiàn)了一種新的飲茶方式,這種方式被稱為“抹茶法”,茶葉還是唐代的法團茶,只是不是扔進鍋里煮,而是烤成粉末,加熱水,然后用茶筅反復攪拌。
這是提取工藝的突破,從原來的水煮提取到粉碎提取,與茶粉一起飲用,當然味道更濃。
這方面的研究權(quán)威屬于宋徽宗趙佶。
這位書法和繪畫都很優(yōu)秀的皇帝,沒有治國之道,但他對茶的研究和偏好是首屈一指的。
他的研究成果是《大觀茶論》,共20篇,詳細描述了北宋蒸青團茶的產(chǎn)地、采摘、烹飪、品質(zhì)和斗茶時尚。
其中“點茶”一篇文章,研究點茶時手腕如何用力繞轉(zhuǎn),會讓茶沫浮起不散,非常精辟。
別小看這個茶沫,它其實就是茶皂素,我們泡茶的時候覺得是臟東西,總想把它去掉。
其實茶皂素具有抗炎、鎮(zhèn)痛、抗滲透等作用,茶皂素具有親水端和疏水端,疏水端抓臟東西或油,親水端抓水,使臟東西或油從身體排出,我們喝茶清油膩,其實就是茶皂苷起作用。
在當時,中國的泡茶技術(shù)不斷進步,但日本的泡茶技術(shù)卻已經(jīng)停滯不前,因為唐代的使者派遣制度已經(jīng)廢除,日本無法接觸到中國最新的茶文化。
而兩百年后,將宋代的抹茶文化帶到日本,則也要歸功于一位名叫榮西的僧侶。
他兩次去中國,在浙江天臺山萬年寺學習臨濟宗教義。
回國后,他建造了許多禪寺,并將抹茶帶到日本。
日本人也對抹茶進行了改進,即覆蓋栽培的新鮮茶葉,直接干燥成碾茶,然后用石磨磨成非常細的粉末。
在這一過程中,由于茶葉被遮光材料覆蓋,茶葉的光合作用減少,茶氨酸幾乎停止了向兒茶素轉(zhuǎn)化的過程。
茶氨酸的分子結(jié)構(gòu)與谷氨酸非常接近,因此具有鮮味,顯示出新鮮和甜味。
茶氨酸也能使人分泌多巴氨,這是喝茶令人愉悅的秘訣。
兒茶素是茶的單寧,有澀味。
抹茶的特殊工藝產(chǎn)生鮮甜味,減少澀味。
我想這就是抹茶愛好者喜歡抹茶的原因。
有趣的是,宋代流行的斗茶,也傳到了日本,而且非常熱鬧,只是斗茶的內(nèi)容不同。
宋人斗茶,茶品以茶新為貴,斗茶以水活為上。一斗湯色,二斗水痕。
而日本斗茶,是通過品茶湯來判斷茶葉的產(chǎn)地,而且賭注還很大。
京都尾山出好茶,這個地方的茶就被稱為“本茶”,而其它地方的叫“非茶”,斗茶只是判斷“本茶”還是“非茶”,這簡直就是做是非判斷題,靠蒙也有50%的機會。
直到后來,質(zhì)量更好的宇治茶出現(xiàn)了,這種斗茶游戲才結(jié)束,而日本人喝茶,則轉(zhuǎn)向更安靜的茶道。
日本人對抹茶的栽培技術(shù)有所改善,而中國人自明朝以來就改進了制茶工藝,如曬青、炒青、揉捻等…目的是使茶葉發(fā)酵,將茶氨酸轉(zhuǎn)化為兒茶素,然后轉(zhuǎn)化為茶黃素。
因此,各種芳香成分都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化。
特別是炒青技術(shù)的發(fā)明,從那時起,綠茶發(fā)生了質(zhì)的飛躍。
所以在中國,抹茶就逐漸的被炒制茶葉所取代了,有了這種簡單的美味,人們都不愿再去制作復雜的抹茶了。
其實直接喝抹茶在日本也不流行,不僅我們不太接受,現(xiàn)代日本人也不太買賬,但是抹茶甜點,在日本隨處可見。
晶瑩剔透的玻璃杯里裝滿了紅豆、白玉丸子、抹茶果凍、抹茶冰淇淋、抹茶蛋糕、抹茶餅干和其他配料,這是就是抹茶芭飛。
這簡直就像是甜點的百科全書,是選擇困難癥患者的福音。
這種抹茶巴菲,在日本廣受歡迎。當人們品嘗風糜全球抹茶冰淇淋時,很難說他們是在享受冰淇淋還是抹茶。
至于各種抹茶小吃,如抹茶和菓子、抹茶羊羹、抹茶仙貝、抹茶栗子大福、抹茶包子、抹茶脆餅干和抹茶巧克力,它們都是精致的,顯示了日本食物的精益求精。
中國和日本的一些文化往往有著相同的起源。
而起源于中國的美食往往在其發(fā)源地已經(jīng)被其他形式所取代,而日本卻保存下來,并始終發(fā)展成精致的食品。這確實也值得我們思考。
以上就是今天關(guān)于日本抹茶的前世今生了,小伙伴們還知道哪些日本的飲食文化呢?歡迎加入東經(jīng)日語和我們一起交流分享呀。
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