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總會說日本是一個終極戀物癖的國家,可能對日本不是很了解的人會不理解這句話。為什么說日本人戀物,今天東經(jīng)日語就從下面幾個方面為大家介紹一下!
1、戀山
提到日本象征,第一想到富士山。風景的極致物化,使它成了日本的美與精神符號。這座3776米的活火山,是日本最高點。因「富士」日語發(fā)音與「不死」相同,「富士山」就是「不死山」。沒有一個日本人不愛富士山,十分對稱、簡潔、孤立的圓錐形,和5瓣對稱的櫻花一樣,完美的迎合了日本人的物化審美。
浮世繪之王葛飾北齋繪制了大量富士山名作,如《富岳三十六景》、《神奈川沖浪里》、《凱風快晴》?!父皇可骄袷鞘裁?」太抽象,日本人沒興趣解釋。他們只默默仰望富士山的美,就足夠了。無論春夏秋冬、陰晴云雨······
2、戀森
日本65%的國土被森林覆蓋,「森道」是日本非常流行的旅行主題。而那些最令人感動的日本森林,大多有「人造自然」的痕跡 —寺廟古剎、青石步道、日式茶室庭院,它們與原始自然相疊加,卻又顯得那么自然而然。
關(guān)西南部的熊野古道被譽為「森林朝圣之路」,已被列入世界遺產(chǎn)。佛教圣地高野山寺,隱逸山林間,由空海法師于1200年前創(chuàng)建。同樣與空海有淵源的「四國八十八寺」,則是日本最古老的佛教巡禮之路。九州鹿兒島的屋久島,更接近原始森林,苔蘚遍地。宮崎駿電影《幽靈公主》的森林場景原型。屋久島更有日本最古老的「神樹」繩文杉,已有7000年樹齡。
從森林獲得靈感,日本誕生了「森女」一詞,來形容那些「就像從森林里走出的鄰家女孩」。女演員蒼井優(yōu)、宮崎葵,無疑是日本人心目中最經(jīng)典的森女形象。
3、戀海
地震、海嘯、臺風,大海帶給日本更多的是痛苦回憶。也塑造了日本人孤寂、內(nèi)斂的島國性格。雖然海島并不是日本的頭號旅行招牌,最北端的北海道、最南角的沖繩海,依然人氣頗高。原本平淡無奇的海島,因三年一度的瀨戶內(nèi)國際藝術(shù)節(jié),成為日本國內(nèi)文藝青年的新晉打卡地。
直島、豐島上匯集了草間彌生的雕塑「黃南瓜」、建筑師安藤忠雄的地中美術(shù)館、豐島美術(shù)館等大藝術(shù)家作品。
4、戀櫻
日本人對四季的感懷,物化為兩種植物:春櫻、秋楓。日本人獨愛櫻花,愛之凄美。愛到極致,便成了「物哀」。櫻花的壽命只有7天。每年3-4月春天,日本電視臺便跟蹤播報各地的「開花預(yù)測」。日本列島數(shù)百萬株櫻花全數(shù)盛開,櫻如云如霓,一夜之間又盡數(shù)凋謝。嚴肅的日本人也表情豐富起來,圍坐在漫山遍野花勢之下,品茶喝酒,靜享這稍縱即逝的「櫻吹雪」。
日本櫻花協(xié)會推薦的櫻花勝地279處。奈良吉野山、京都哲學小道、東京上野公園、千鳥淵櫻道、新宿御園、北海道櫻園都是日本當?shù)厝俗钇珢鄣馁p櫻去處。
以櫻花為靈感,誕生了無數(shù)日本文學、音樂、電影、漫畫?!笝鸦ǖ奈队X」也發(fā)揚到極致,有了櫻茶、櫻餅、櫻花干點心、櫻花湯、櫻花壽司……
5、戀佛系
日本的審美很佛系?!肝锇?、風雅、侘寂、幽玄」是日式美學精髓的極致物化。外國人尤其喜歡這樣的總結(jié)?!盖曛肌咕┒际侨毡久缹W的集大成者。
京料理的簡樸之味、町屋庭園的空靈禪意、歌舞伎的白頸赤唇、離宮古剎外的稻荷香、恒古不息的鴨川流水、金銀閣寺的四季交替,它是日本的縮影。
京都有著上千座寺廟,早在1994年就全城劃入「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」,包含了17處古跡。日本人喜殘缺美,該意境物化成了禪宗庭園的至高美學——夢窗疏石頭與枯山水。這些方丈間的宇宙,潛伏著特殊的想象力與創(chuàng)造力,使死的東西添出生意。
「侘寂」最能物化佛系這一特點。侘wabi(簡單樸素的美),寂sabi(孤獨衰老的哀),佛教里「無常」的意思。日語「一期一會」也是這層意思:當下的瞬間一生不會再來,請加倍珍惜。
說到底,因為曾經(jīng)物質(zhì)匱乏,日本人才努力制造出享之不盡的物質(zhì)來填滿自己。而當物質(zhì)極致繁盛后,人們又開始患上了「低欲社會」、「御宅族」、「少子化」等現(xiàn)代富貴病。「佛系心」反而成了一種對抗精神空虛的絕招。
6、戀器物
日本簡直就是一個「造物狂」。尤其在電子消費品時代,「日本制造」數(shù)量、質(zhì)量皆全球第一。如果每年全球發(fā)布10000件新產(chǎn)品,日本能貢獻70%以上。
日本「造物精神」不僅在「多」更在「精」。匠人精神就是敢于死磕,品位也屬一流。日本有2.2萬家百年以上企業(yè),而中國只有5家。
7、戀儀式感
日本人重禮!著裝得體,待人彬彬有禮,絕不愿給人添麻煩。日本人在任何場合都會鞠躬,甚至在對方背后也會鞠躬。儀式感,是日本禮儀美學的具象物化。
日本傳統(tǒng)茶道、花道、書道、劍道、柔道,包括相撲,不少外國人都覺得形式大于內(nèi)容。但他們就是愛用這一系列精確、繁復(fù)的動作來泡一小碗抹茶,儀式的過程比結(jié)果更重要!日常生活里也充滿了儀式感。從新生嬰兒誕生,到成人禮、生日禮、畢業(yè)典禮、再到公司入職典禮、婚禮、葬禮,日本人都有獨特的人情禮數(shù)。
日本電影《入殮師》表達了對死亡的尊重。哪怕寵物去世,主人也要舉行一個儀式,定制一個精美的靈位。
8、戀集體
日本社會均富,大家收入都差不多,仕途晉升之路很固定,「問你多少歲,基本就知道你的月工資了」。一個才華橫溢、愛出風頭的職員在公司集體里很難受待見。因此,日本是中產(chǎn)和平凡人的天堂,個人英雄主義在日本要四處碰壁了。
日本人循規(guī)蹈矩,源于奉行的格言:萬物各就其位。也源于強烈的羞恥心。日本人對集體秩序、等級尊卑的依賴很嚴重,從日語里嚴謹繁復(fù)的敬語、謙語就能體現(xiàn)。行事也尤其在意別人的感受?!笡]臉見人了」、「在別人面前蒙羞」的后果很嚴重,甚至要用生命來遮羞。
9、戀孤僻
集體之外,日本人沉默、孤僻、宅。讓印度人閉嘴、讓日本人開口,是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?!赴的惯@個詞很精妙地刻畫了日本人「表面沉默,內(nèi)心戲豐富」的特質(zhì)。
年輕人越來越宅,越來越喜歡單身,「獨身綜合癥」也流行起來。
日本人看待事物太具象、細節(jié),缺乏統(tǒng)領(lǐng)全局的視野,日本社會更缺乏必要的「彈性」?!肝镔|(zhì)為王」的工業(yè)時代,「戀物天賦」的日本能獨霸天下;但「服務(wù)為王」的信息化時代、智能化時代,日本人有點找不準節(jié)奏了。最主流的日本,成了全世界的非主流。
但無論如何,這個民族的高明審美,折服了我們。???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