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想把孩子送出去留學,但是卻又不知道國外的教育制度怎么樣?今天東經日語就以日本為例,為大家介紹日本教育制度的一些優(yōu)缺點及和我國的區(qū)別。
日本教育制度下的分級階段:
日本和我國一樣,也是分為3個等級,分別是小學校、中學校、高等學校。
小學校(6年教育,6-12歲學生入讀)
中學校(3年教育,12-15歲學生入讀)
高等學校(3年教育,16-18歲學生入讀)
日本的一年級至九年級的教育是義務教育。每年學年由4月1日開始,下年3月31日結束。每個學期之間會有假期。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課,星期六上半日課。不過,這制度由2002年起全面取消。不少老師仍在周末上班,他們亦必須在暑假(通常是8月)工作。
根據(jù)法律規(guī)定,每個學年最少有210日為上課日,但是大多數(shù)公立學校會撥出大約三十日,作為學校節(jié)日、運動會和非學術上的儀式(特別是一些鼓勵合作和學校精神的儀式)??鄢@些活動和星期六半日上課的日數(shù)后,上課教學的時間每年約有195日。
日本教育制度理念:
日本人對教育抱有幾個重要信念,他們認為所有學生有能力學習知識,學生的努力、堅持不懈、自律能力及非學術上的能力決定了學生的學業(yè)成就。這些學習及行為習慣是能夠通過講課及訓練而學回來的。所以,小學及初中學生不是根據(jù)他們的能力而編班授課,也不是適應各學生的差異。
日本全國性的學習范圍讓學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。強制教育讓學生得到一個同等學習的機會,而各學校的財政分配是相對性相同的。不過,這種制度被評為缺乏彈性、缺乏理解學生的特別需要和興趣。
日本教育制度下的不公待遇:
雖然非日本籍的父母(例如移民勞工)的兒子可享有接受強制教育的豁免權,但是他們可以上學。不過,教育這些學生的責任通常由公立學校執(zhí)行,這些公立學校無法提供這些學生的語言需要。
除此之外,由于教育并不能令成績有所差別的學生有所適應,這些移民勞工的兒子除了有語言問題外,亦難以在日本學校中獲得較佳成績,一些說得一口流利日文的學生亦遭歧視。
和我國想比,日本教育制度有什么優(yōu)勢:
1、硬件先進
教育和體育設備是最先進的,差不多所有小學都有一個室外操場,大約90%學校有健身室,75%學校有戶外游泳池。不過大多數(shù)課室并沒有電腦和投影機。在授課及學生的習作中很少會使用科技。作為資源工具的互聯(lián)網亦不會被老師和學生使用。
2、國家重視,體制完善
一方面,國家高度重視教育,擁有完備的法律保障體系和政策指導,并且強調政府行為,文部省擁有較大的權限。另一方面,教育發(fā)達,體系完備,普及程度高。